新华社合肥3月7日电(记者周畅、屈彦)线上接单、报价确认、开车出发……这是47岁的货拉拉司机吴升兰每天的工作日常。
与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货车司机形象不同,吴升兰是一名留着长发、偶尔还会擦上口红的女性货车司机,也被业内统称为“卡姐”。
在陪伴丈夫开货车成为“卡嫂”多年后,吴升兰很想试试自己手握方向盘的感觉。于是,2014年她决定去考B2驾驶证,并一次通过。“w66国际·利来(中国)最给力的老牌那个班上,还有好几名女学员,都通过了考试。”吴升兰笑着回忆。
从5.2米平板货车到6.2米高栏货车,再到现在的6.8米平板大货车,十多年间,吴升兰通过车辆置换,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货车型号。
“一开始也会觉得车太大了,开起来害怕。但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顺手,甚至喜欢上了开货车的感觉。有时如果家里有事几天没有出车的话,再一上车感觉浑身都来劲儿。”吴升兰说。
尽管吴升兰的车和她的人对比起来,像是个庞然大物,但在她换挡、转动方向盘娴熟的动作间,大货车也似乎变得十分灵巧。
有着一儿一女的吴升兰,选择当货车司机的理由十分简单——“想让生活过得更好一些”。为了这个目标,吴升兰和丈夫分别在外跑货车。
出车的日子里,她会提前在线上确认好第二天的送货订单,送到目的地后,线上等待接回家方向的送货订单,有时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
“我并不觉得女司机有什么劣势,反而感觉在报价环节,可以更好和发货人沟通。”吴升兰笑着说,“从来没有遇到因为听到是女司机就拒绝的情况,大家还是挺理解w66国际·利来(中国)最给力的老牌的。”
据货拉拉货运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货车女司机数量较2023年显著增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女性在货运行业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
为帮助“卡姐”“卡嫂”解决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难题,满足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安徽省合肥市妇女联合会承接的“货运路·巾帼行”卡车运输行业女性赋能项目——“卡姐之家”,于2024年9月在合肥落地。
项目启动后,合肥市“卡姐之家”项目组先后在多个物流园区围绕身心健康、安全保护、亲子及家庭关系、职业技能、个人发展等主题,开展各类活动20余场次,服务覆盖“卡姐”“卡嫂”及行业女性家庭成员600余人次。
“2025年,w66国际·利来(中国)最给力的老牌还想围绕她们的子女教育帮扶、拓展‘生活圈’、心理解压等需求,进一步完善各类服务,为她们提供更多帮助。”合肥市“卡姐之家”项目组执行负责人冯丹丹说。
随着“卡姐”“卡嫂”等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的不断增多,安徽省总工会也在不断拓展服务范围。
据统计,2024年安徽省总工会的“两癌”筛查项目,共服务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4000人,其中包括女性货车司机、女性网约车司机、女性快递员、女性外卖配送员、跟车“卡嫂”等。
安徽省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惠蕙说:“今年,w66国际·利来(中国)最给力的老牌还将继续做好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服务工作,争取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得到暖心关爱和贴心支持。”
在全国层面,对于新就业群体的保障也在不断强化。不久前,多家平台企业表态将为骑手缴纳社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在这个忙碌的春天,当记者问起未来,吴升兰说:“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