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行人经过位于日本东京的电子股指显示屏。美国新一届政府正在以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展开“极限施压”,其在亚洲最亲密的盟友日本也未能幸免。尽管美国政府宣布对部分国家暂停征收“互惠关税”90天,但对日本而言,汽车、钢铁、铝等支柱产业的关税措施并未作出调整,影响依然存在。石破政权能否妥善应对美国政府的关税战,将很大程度上左右7月份参议院选举的走向。对中国无惧施压坚决开展反制措施的情况下,美国急需树立一个主动“服软”、愿意启动关税谈判的国家作为样板,吸引更多国家“就范”,形成中国“独木难支”的战略格局,显然日本是理想的“样板”选择。
日本首相石破茂成为最早就关税问题与美国政府直接对话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双方早在2月份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上就已探讨过此议题。石破茂当时信心十足,认为自己的充分准备和有关日本对美经济、就业重要性的展示足以说服美国政府让日本避开关税危机。然而现实却并未如愿,日美同盟的“特殊性”难以动摇美国政府“全球棋局”的设想。在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亲赴美国谈判、外务大臣岩屋毅通过外交渠道表达日本需求未果后,石破茂终于主动致电美国政府,试图打破僵局。双方同意启动事务层级的沟通机制,日本政府也开始为即将展开的谈判工作做准备。
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仍在持续。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抨击日本贸易不公平,指责日本不进口美国汽车,却向美国抛售数百万辆,并在农业和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同时,他指定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担任谈判代表,并释放出“日本将在关税谈判中被优先对待”的积极信号。特朗普还指示跨部门机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重新审查已陷入僵局的日铁美钢收购案,这一举动令日本政府感受到形势似乎出现逆转。分析普遍认为,特朗普通过高调表达不满来加大谈判筹码,又通过释放谈判优先级和经济利好诱饵稳稳“拿捏”日本。